五倍券十月初上路,經濟部統計處調查,百貨、量販店業者多表示,業績因此明確成長,而餐飲業營業額也結束疫情帶來的連五黑、十月終於轉為正成長。記者陳柏亨/攝影
 
五倍券十月初上路,經濟部統計處調查,百貨、量販店業者多表示,業績因此明確成長,而餐飲業營業額也結束疫情帶來的連五黑、十月終於轉為正成長。記者陳柏亨/攝影

五倍券十月初上路,內需零售業、餐飲業明顯受惠。餐飲業營業額十月結束疫情帶來的連五黑、終於轉為正成長,零售業則以百貨、量販店,與資通訊及家電設備業最亮眼。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指出,明確表示有因五倍券而業績成長的業者,以百貨、量販店業者居多。 

經濟部統計,十月零售業營業額三七三○億元,年增百分之六點六,其中資通訊及家電設備業年增四成,量販店年增兩成,百貨公司由於週年慶與五倍券行銷加成,月增出現驚人的百分之八十七,為史上同月第二高。 

十月餐飲業終於翻紅,營業額六百七十六億元,年增百分之一點四,其中餐館業受惠於疫情內用管制措施鬆綁,加上五倍券效應,營業額月增兩成,其中以西式速食、聚餐宴會受益最多;但飲料店業在百業五倍券行銷下,卻因五倍券單張面額不適合飲料店的客單價而「獨自寂寞」,以及天氣變冷的季節因素衝擊冷飲,營業額月減百分之二點一。 

經濟部統計處對業者進行五倍券相關調查,共調查零售業一千一百卅四家,與餐飲業六百八十一家。 

黃偉傑指出,由於廠商無法確定是否有受惠於數位五倍券,零售業者僅百分之廿四點三、餐飲業僅百分之卅一點七認為營業額因五倍券而增加,認為自身受益的廠商大多表示,五倍券影響營收增加幅度約為一到兩成。 

黃偉傑也表示,清楚認定自身營業額受益於五倍券的店家比率不高、樣本數不夠,無法判斷中小店家受惠程度,但以有回答調查問題的廠商來看,確實百貨公司和量販店受惠五倍券比率較高。 

 

展望未來,由於十一月開放集會活動人數限制,統計處認為外燴及團膳業者也有機會轉正,餐飲業十一月年增百分之二至五。零售業營業額十一月預估年增百分之三點五到六點五。 

 

五倍券上路 餐飲營業額翻紅 飲料店獨憔悴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五倍劵 餐飲業 飲料店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d1985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