晶圓代工大廠力積電(6770)12日召開法說會,總經理謝再居表示,Q2需求沒有像去年第三季熱絡,有些客戶需求仍未被滿足,手機觸控晶片(TDDI)、驅動IC、影像感測器(CMOS)確實面臨修正,有些產能會調整到電源管理IC、混合訊號、開發車用產品製程。目前產能還是爆滿,預估到第三季稼動率仍是100%。

力積電公布今年第1季毛利率飆達51%,直逼台積電,稅後淨利達66.22億元,每股稅後盈餘1.85元,毛利率與獲利創單季歷史新高。

法人問及大陸驅動IC廠在TDDI積極擴產,並跨入車用,是否會與力積電直接競爭?謝再居表示,力積電車用產品對應的是歐美日客戶,大陸同業還在啟動階段,短時間尚不構成威脅。Q2驅動IC小部分挪作生產電源管理IC(PMIC)。謝再居也強調,力積電未考慮至國外擴廠,台灣是生產效益最好的地方,未來5~8年是最好狀況。成熟製程擴產最積極的還是在大陸,未來兩岸劃分會滿清楚的。大陸就是要自給自足、台灣就是服務美日歐等IDM大廠。

謝再居指出,目前公司5G、車用PMIC、MCU、RF產能明年開出。尤其在車用記憶體,72奈米、32奈米雖是舊產線,未來5年~10年都還得續做。成熟製程空出產能的機率非常低。車用IC目前占6~7%左右,預計2025年PMIC、MCU、MOSFET等產品約占12%~15%。目前台積電的高階、先進製程仍在擴產,每個大晶片都需要更多小晶片支援,這些都需要中低階的成熟製程,不認為未來成熟製程需求會減少。

至於銅鑼廠(P5)產能配置,謝再居解釋,3.5萬、2萬片屬於客戶長約,之後P1、P2廠約1.2萬舊產能也要挪進P5,蓋廠計畫比原計畫延宕兩個月左右,一方面是材料、特殊氣體供給緊張,在掌握當中約2萬片,可能會明年農曆年後投入試產。

 

力積電DRAM於去年Q4簽訂長約,邏輯IC從Q1開始執行,估計Q2之後出貨價格會好一些,今年雖少了客戶加價搶產能,但長約價格較高,加上生產效率提高、美元收費的匯率有利因素,有助於下半年毛利率表現,生產效率也可提升毛利率1%左右。部分長約從第二季開始,受到台幣匯率貶值影響,材料成本上升,合約是否跟進調漲?謝再居說,材料成本上升比例最高的是晶圓(Wafer),但占總成本仍是個位數,短時間還不至於衝擊毛利率,短時間不會做價格變更。當初與客戶定價也有考慮進去。

至於力積電增資參與發行GDR目的,力積電財務長邵章榮說明,這次增資是一個「五年計畫」,主要是支應未來兩、三年設備擴廠需求,雖然銅鑼廠目前3.5萬片已足夠損益兩平,足以支應下階段1.5萬片擴產,而GDR在手上像是提供一種保險,希望能維持相當程度現金水位,力積電會找合適的時間去增資,讓公司營運更有彈性。

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(中)及財務長邵章榮(左)。記者劉家瑜攝
 
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(中)及財務長邵章榮(左)。記者劉家瑜攝

力積電毛利率51% 直逼台積電 產能爆滿到Q3

彰化轉增貸

 

arrow
arrow

    wad1985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